2012年1月26日 星期四

飲食與防癌小百科

主答 /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營養室

素食不吃肉較不會得癌症?

問:吃素食是不是比較不會得癌症? 不吃肉就不會得癌症?
答:癌症發生的原因有很多,除了部份遺傳因子外,環境中也有許多觸發因子,有些甚至是不明原因的,吃素食的民眾也要注意,食物中也許有許多的不該有的添加物,例如:豆腐豆製品可能加漂白水、青菜中可能有農藥、遺傳、生活壓力、食衣住行都可能是觸發因子,所以都要注意。
但是什麼都擔心也不能解決問題,只有正確生活態度才可能預防,均衡健康的飲食就是維持健康的基本要素,也是正確的飲食生活認知,所以如果吃素但吃的是加工品或油炸物、缺乏蔬果類,也是不建議的。素食中因較會攝取較多蔬果;且天然蔬果中含有植物性化合物,可增加體內抗氧化能力以避免過量致癌物堆積在體內。如果飲食均衡加上適度運動及規律作息,相對地得癌症的機率就會較小。

為什麼推薦馬鈴薯和蕃薯?

問: 為什麼馬鈴薯在健康飲食的最頂端? 與蕃薯之營養成分有何不同?
答:馬鈴薯含有澱粉、蛋白質、磷、鐵、無機鹽、多種維生素,兼具蔬菜、主食雙重優點。在馬鈴薯的全部營養物質中,澱粉含量佔第一位,其次是蛋白質。馬鈴薯的蛋白質屬於完全蛋白質,能很好地為人體所吸收,它所含的維生素C比去皮的蘋果高一倍。古時人們出海遠航,為避免發生壞血病,都隨身帶著馬鈴薯。一個人吃200~300克鮮馬鈴薯,就可補償他一晝夜裡維生素C的消耗。馬鈴薯的各種營養成份比例均衡,曾有資料報導,每天只吃全脂牛奶和馬鈴薯,便可得到人體所需的一切食物元素。但是根據研究發現馬鈴薯是屬於高升醣指數的食物,食用過多可能使血糖控制不易,所以將馬鈴薯放於金字塔的頂端。
番薯原產中南美洲,後由哥倫布帶回西班牙,16世紀中葉傳入呂宋(菲律賓)。維生素A原與胡蘿蔔相比,毫不遜色,其它多種維生素相當柑桔的含量。番薯含大量粘蛋白,這是一種由膠原和粘多糖類物質組成的混合物,對人體有特殊的保護作用。它能預防心血管系統的脂肪沉積,保持動脈血管彈性,阻止動脈粥樣硬化發生,還能防止肝臟和腎臟中結締組織的萎縮,預防膠原病(民眾可能不知)的發生,保持消化道、呼吸道及關節腔的滑潤。
許多臨床應用證明,多吃番薯可以減低血漿膽固醇的含量,並使皮下脂肪減少,防止過度肥胖,由於它體積大、具飽足感,相對而言,不會形成過食。其纖維素在腸道裏無法被吸收,有阻擾糖類轉變為脂肪的特殊功能,可促使大便的排泄,治療便秘。


問: 馬鈴薯發芽可以吃嗎? 真的有毒嗎? 地瓜、洋蔥及蒜頭發芽可以吃嗎?

答:馬鈴薯發芽是整個馬鈴薯都不要吃了,因為雖然我們只有看到芽眼的部分長芽而且青青的,但是整個馬鈴薯內部已經起變化了,含有一種神經毒素(茄靈),所以馬鈴薯發芽的確有毒,而且切記整顆都不能吃。地瓜、洋蔥及蒜頭這些食物雖然發芽不會像馬鈴薯一樣產生毒素,但是這些食物會發芽也表示已經放很久了。基本上我們建議大家多攝取新鮮的食材,這些食材雖然容易保存,但一次不要購買太多。

怎樣吃米飯才符合健康原則?

問:何謂全榖類?
答:精緻程度低或未精緻化的穀類,通常包括麩皮、胚芽及澱粉部分,如:
糙米、燕麥、薏仁、大麥、小麥等等都是全穀類。除了含有跟一般五穀類相同的營養成分外,含有更多的纖維質和維生素B群。

問: 外賣是否有販售現成的五穀米飯?
答:現在大家都追求健康,所以市面上的自助餐店等,幾乎都有提供五榖米飯;但由於外面市售的五穀米飯為了使其看起來粒粒分明,通常會加入過多的沙拉油,會有多餘的熱量,故需注意!

問:一碗飯有幾卡?
答:如以一般自助餐廳販售的白飯而言,大碗白飯大約350大卡,小碗白飯大約210大卡
問: 糙米飯算不算是高纖食物?
答:大致來說,穀類、豆類、和乾果都較屬有高纖維成分,以下以食物膳食纖維含量的百分比做比較,可看出糙米飯與白飯相較,膳食纖維高出許多:
白米飯 糙米飯 胡蘿蔔 高麗菜 青花菜 蘋果
纖維素百分比 0.6% 2.4% 2.6% 1.3% 2.7% 1.6%
如果想增加食物纖維的攝取,最好是慢慢增加,讓腸胃適應多出的食物纖維,以避免腹脹或脹氣等不適。另外,增加食物纖維的同時,也增加水份攝取,更可以加強纖維的效益。
問: 一天吃那麼多五穀根莖類不會變胖嗎?
答:為了能達到一日的均衡飲食攝取充足的營養量,行政院衛生署製定了「每日飲食指南」,將食物分成六大類,來提供一般民眾選擇及分配食物的參考;其中五穀根莖類的建議量是一日3~6碗,此飲食指南適用於一般正常的成年人,但因個人體型及活動量不同,可以適度的增減,如有瘦身需求的人,可考慮將五穀根莖類的每日攝取量減半,來幫助減重計劃的進行。


怎樣吃蔬菜才健康?

問: 青菜如何煮才好吃? 青菜可加何種醬料?
答:青菜切好後,區分為菜梗與菜葉兩部分,煮一鍋水,水量以能蓋過青菜為宜。
水滾後,可加入約1大匙的沙拉油,或是少許鹽,目的在可使青菜的顏色較為翠綠。菜梗部分因較難軟化,所以在水一滾沸時就可先下鍋,約30秒後,再放入菜葉部分川燙約30秒,即可撈起瀝乾。川燙好撈起後,若要做成涼拌,可再放入冰開水中冰鎮一下,以保持顏色青翠。
備註:燙青菜時間以青菜切塊的大小與水量多寡來斟酌時間,整體來說,葉菜類約燙30秒,根莖類約30秒~2分鐘。
可以調味青菜的醬料有很多種:
(1) 芝麻醬:市售芝麻醬就是一般傳統芝麻醬,還須添加其他調味料調味,另外也有廠商已改良口味的芝麻醬,即可直接使用。
(2) 蒜蓉醬:蒜蓉醬用途很廣,幾乎所有的燙青菜都可使用,是一道簡單家常的調味醬。
(3) 梅醬:酸甘甜口感的梅醬,開胃程度一極棒,搭配冰冰涼涼的食物吃最適合。
(4) 紅油醬:具辣味的紅油可拿來醃漬筍片,或是很有名的紅油炒手,也是運用此種調味醬,夏日最開胃。

問: 韓國泡菜可以吃嗎?
答:醃製食品的食用與胃癌罹患率有高度相關,若要食用,建議攝取量與頻率勿太高,自製醃製食品安全度較高,但仍須注意保存與時間勿過久,並應搭配多量蔬果攝取來增加抗氧化物質,以防治罹患癌症。

問: 請問要如何清洗蔬菜才好?
答:常常有人以為用鹽水或清潔劑來清洗蔬果,安全性更有保障,但是,有些化學反應的關係,鹽水可能對某些農藥較易洗除,對有些農藥反而洗不乾淨,而以清潔劑洗反而需再用大量清水把清潔劑清洗乾淨。因此,蔬果的清洗還是以大量流動水沖洗即可。例如葉菜類應先接近根處切根,把葉片張開後沖洗。或以不切割方式直接泡入水中,1斤的蔬菜約要在6公升的水中泡10分鐘,但千萬不可泡太久,以免營養素都流失。

問:如何分辨市售有機蔬菜的真假?
答:(1)有機農業的最基礎精神是,消費者可以追蹤、確定生產流程。所以對於「沒有包裝、沒有標示、不知生產者」的號稱有機農產品,應該第一步拒買。
(2) 依現行作業規定,有機產品需標示驗證機構的名稱、地址及聯絡電話。目前經由農業委員會認可的有機商品驗證機構只有四家,分別為國際美育基金會(MOA)、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TOAF)、台灣省有機農業生產協會(TOPA)及台灣寶島有機農業發展協會(FOA)。認證範圍僅限於農產品,如稻米、蔬菜、果樹、茶葉等。而畜產、水產、加工品、進口品則尚未建立規範,也就是說,目前市售的「有機豬肉」、「有機蛋」、「有機魚」都沒有經過驗證。此外,「吉園圃」標章蔬菜,只代表安全用藥、農藥減半,和不得使用農業、化學肥料的有機栽培是不同的。
(3)的確還是有優良的有機農民沒有加入認證,所以,可以從了解農民的方式下手。如可以依包裝袋上的電話,打電話去詢

問,了解他的理念、他的種菜方式。(4)有機農民都很歡迎消費者到農場參觀。如果假日有空,可以安排一趟有機農場之旅,也可以順便認識你的農夫。
(5)不要買不合時令的蔬果。買不合時令的蔬果,就要有心理準備,會承擔比較高的風險,因為會噴灑較多的農藥與化學肥料。
(6)切實沖洗。美國農業部(USDA)認為,不論是不是有機,都應該切實沖洗,不要忘記大腸桿菌的問題,沖洗不應該因為是有機而疏懶。

問:吃九層塔會導致癌症嗎?
答:這是常聽到的謠傳,謠言所說的是九層塔含有致癌的「黃樟素」,實際上九層塔所含的是丁香酚而非黃樟素,且目前還沒有相關科學文獻顯示丁香酚為致癌物質。

問: 蕃茄是生吃好還是煮熟好?
答:需將番茄切碎和加熱,把番茄的果肉破壞後,才能將番茄紅素釋放出來,使人體吸收效果較好。但是為了攝取番茄紅素而做了這些處理之後,蕃茄本身含有的維他命C成分就會減少,因為維他命C易被光和熱所破壞。生吃有生吃的營養,煮熟有煮熟的營養,兩種吃法都可以。只是現在市面上的廣告把蕃茄的功效說得太神奇了,似乎有些誇張,造成有些人就拼命吃,對此我們是建議適度地吃就好,以免吃太多會造成腸胃的不適。

問:大蕃茄與小蕃茄的差別?
答:在營養學上,是依照成分的比例來區分食材的類別,大番茄所含的醣分較其他水果含量低,所以分為蔬菜類;而小番茄屬於水果類。
大蕃茄:屬於蔬菜類,每100克中,有26大卡,含膳食纖維1.6克
小蕃茄:屬於水果類,每100克中,有35大卡,含膳食纖維1.4克

怎樣水果才健康?

問: 水果要飯前吃,還是飯後吃比較好?
答:原則上,水果飯前吃、飯後吃都沒有關係,但飯前和飯後吃的水果,會影響到不同維生素的吸收。舉例來說,如果想多攝取維生素C,就應該在飯前吃水果,諸如櫻桃、芭樂、柑橘、柳丁、葡萄柚、奇異果,都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
另一方面,如果民眾想攝取β胡蘿蔔素、維生素A及維生素E,就應該在飯後吃水果。諸如芒果、番茄、木瓜等黃橙色系的水果,通常都含有許多β胡蘿蔔素和維生素A;至於含有維生素E的水果種類就很罕見,酪梨是其中含量最豐富者。
通常,最佳的水果食用時刻是飯前一個小時或飯後三個小時。此外,檸檬、葡萄柚及蘋果,含有大量有機酸,容易刺激腸胃道,造成胃酸過多,所以不宜空腹食用;西瓜相當利尿,不適合晚上及睡前吃,否則半夜容易跑廁所,影響睡眠品質。
問:曾聽廣播說水果含鉀量高,對腎臟不好,是否不能多吃?
答:一般人在腎臟代謝正常的情況下,對於體內的離子是可以維持平衡的,所以就算是含鉀量高的水果,體內也能將之代謝排除。但如果患有腎臟疾病的患者,視情況必須限制鉀的攝取,這時候才必須減少水果攝取或選擇含鉀量較低的水果食用。

問: 木瓜吃很多皮膚變黃,對身體有害嗎?

答:過量的食用木瓜會使皮膚變黃,這是因為木瓜中的維他命A所致。維他命A是脂溶性的,較不易被身體排除,而其中的胡蘿蔔素會讓皮膚變黃,但只要停止食用一陣子,皮膚又會自然的恢復原本的樣子。

問: 若是吃很多水果代替米飯,可以嗎?
答:許多人認為水果富含纖維素,幾乎不含脂肪和蛋白質,用水果代替正餐,可以無節制地放心食用,既減肥又養顏,一舉兩得。但其實水果所含的熱量及糖分通常不低。例如小蘋果兩個約一百廿卡,西瓜一片就六十卡,加上味道甜美很容易吃得過多,而其中的糖就很容易轉化為脂肪而堆積。
此外人體所必需的營養素,如蛋白質、脂肪及鈣、鐵、鋅等,在水果中卻含量甚微。所以長期用水果當正餐,不論過與不及,都會引起蛋白質和鐵的攝入不足,從而引起貧血、免疫功能降低等現象。水果餐偶爾吃未嘗不可,但不能天天如此。水果含糖份高,若是希望藉由水果代替米飯達到瘦身效果,不如改成增加蔬菜攝取,較能達到效果。

問: 一天只要兩份水果就夠嗎?
答:衛生署所提倡的「天天五蔬果」概念是指每天至少攝取三份蔬菜、兩份水果,以自然健康的飲食形態來達成預防癌症的最佳效果。


吃香腸、肉類要注意什麼?


問: 香腸會致癌嗎? 自己醃製沒加防腐劑的香腸呢?
答:為了避免製作香腸與保存過程中抑制可能產生肉毒桿菌毒素,並且使香腸看來更加美味,所以會使用亞硝酸鹽來做為保色劑和防腐劑,一般在安全用量範圍內是沒問題的,但部份人因顧慮亞硝酸鹽有致癌危險性,所以不鼓勵多吃。醃製的食物原本就屬於應避免經常食用的食物,所以應適量食用。

問:吃香腸為何不建議搭配養樂多

答:日常生活中,亞硝酸鹽常用來作為保色劑及預防肉毒桿菌生長,常見的有香腸、臘肉、培根、火腿、熱狗等。亞硝酸鹽食物與含胺類食物一起吃,在腸胃中即容易產生亞硝胺致癌物質,如優酪乳或養樂多與香腸或火腿、熱狗一起吃,則會增加亞硝酸鹽在腸胃道生成亞硝胺的濃度,增加致癌危險。

問: 若一週內吃三到四次紅肉可不可以?

答:只要是按照國民飲食指南,不要攝取過量均可。紅肉含有豐富的鐵質,適量攝取有助補充鐵質,可搭配維生素C含量多的蔬菜水果食用,增加鐵質吸收率,但是紅肉也含有較高的油脂,烹調時應減少用油,才可吃的健康又美味。

問: 鴨肉、鵝肉算紅肉還是白肉?

答:一般將鴨肉及鵝肉等禽肉歸類為白肉。白肉肌肉纖維細膩,脂肪含量較低,脂肪中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而紅肉的特點是肌肉纖維粗硬、脂肪含量較高。

問: 請問前幾天報導說臭豆腐含豐富的益生菌,那可以多吃嗎?
答:聞起來臭,吃起來香的臭豆腐,有醫生發現,它的益菌比優酪乳還多!多吃有益身體健康,但要對身體好,必須生吃,一般油炸的臭豆腐,因為高溫已經殺死益菌。炸過的臭豆腐,雖然營養價值不變,但益菌遇高溫會死亡,效果可能會受影響,臭豆腐的製作過成中很容易遭毒素感染;常見的毒素為存在發霉製品的黴菌等。依照食品安全觀點,臭豆腐在醃製過程中如果使用不潔的地下水或醃製物質,會產生黴菌、大腸桿菌等細菌,輕者會造成食物中毒、重者更會產生脫水與身體疾病,即使經過油炸過的臭豆腐也會有同樣情形。肝臟不好的人最好少吃臭豆腐、豆腐乳等發酵製品。

多喝牛奶好嗎?

問: 有人說牛奶喝多鈣也會流失,所以喝牛奶好嗎? 要是喝牛奶會脹氣、拉肚子怎麼辦?
答:任何單一食物攝取過量或不足,在營養上都有一定風險,均衡飲食是最佳原則。有人說牛奶喝多鈣也會流失,是因為早期研究認為蛋白質吃的太多造成鈣質的流失,並不是說牛奶喝太多使鈣流失,而根據近年的研究結果,國人牛奶攝取偏低,鈣質攝取量不足,而不是造成鈣流失。牛奶是鈣質的良好來源,六大類食物中的一類,均衡飲食中的一環,每天喝1~2杯,是良好的營養來源。對於喝牛奶會脹氣、拉肚子的人,可以選擇例如優酪乳、起司等發酵過的乳製品。
問: 鮮奶跟保久乳哪一種的營養價值較高? 冬天天氣寒冷是否可以飲用保久乳來取代鮮奶?
答:兩種的營養成分其實差不多,是因為殺菌方法不同而使得保存期限有所不同,端看個人需求為何,如是爲了鈣質攝取,兩種奶類含量差不多,皆可食用。

吃什麼油?怎麼吃油才健康?

問: 麻油的成分如何? 在癌症防治的角度上可以食用嗎?
答:芝麻油中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亞麻油酸(是一種人體不可缺少的必須脂肪酸),與維生素B群、E與鎂、鉀、鋅及多種微量礦物質。尤其是黑芝麻中鈣、鐵的含量比白芝麻高出許多。芝麻含有維生素E與芝麻素都是具抗氧化作用的有效物質,近來也受到專家重視與研究,但由於芝麻油含有較多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建議使用時仍務必注意避免油溫過高及烹煮過久之原則。

問:炒菜適合使用橄欖油嗎? 為什麼廣告說用橄欖油易生油煙
答:橄欖油為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油脂,在高溫下比較容易產生化學變化,產生自由基等有害物質;另一個是食用油的發煙點。什麼是發煙點?就是把油脂加熱到產生油煙的溫度。橄欖油如果經過高溫烹調(如油炸等),會比較容易產生油煙與自由基等有害物質影響健康。因此橄欖油最合適的使用方法,就是把食物燙熟後,再拌入橄欖油吃,不宜做為油炸用油。

問:哪些食物含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與一般食物中之脂肪有何不同?
答:可能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食品
速食類:炸薯條、炸雞、炸鹽酥雞
點心類:甜甜圈、麵包、酥皮點心、糕餅類
零食類:洋芋片、零食餅乾、油炸速食麵、微波加熱爆米花
其他:奶精、奶油球、植物性奶油、乳瑪琳、烤酥油
大部份天然脂肪酸的雙鍵都是順式。反式脂肪酸包括油酸 (反油酸) (C18:1, -9 反 式) 和反棕櫚油酸 (C16:1, -7 反式)反式同位數的脂肪酸均由牛的胃部或植物油加工的氫化過程中產生。由順式轉為反式過程當中,脂肪酸的雙鍵化學結構、物理及生化結構也同時轉變。反式脂肪酸對血清脂蛋白的影響己被證實能增加LDL(壞的低密度脂蛋白)及降低HDL(好的高密度脂蛋白)。
植物油本身並不含反式脂肪酸,而是經過氫化作用後,反式脂肪酸含量增加,造成的危害並不亞於飽和脂肪。反式脂肪酸不但影響身體脂肪酸代謝,也會阻礙細胞膜合成及荷爾蒙製造,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註:選擇食品可多留意營養成分標示,凡其中含有氫化植物油(hydrogenated oil)、氫化棕櫚油(hydrogenated palm oil)、植物乳化油(vegetable shortenings)者,表示含有反式脂肪酸。

問:苦茶油對身體好不好?
答:苦茶油中含有天然維他命A.B.E及鐵、鋅、鎂、鈣等有益人體的礦物質,蛋白質含量(0.15g/100g)適合人體每日所需,且苦茶油含較多不飽和脂肪酸及卵磷脂可預防老年癡呆症。苦茶油對降低膽固醇及抗癌亦有明顯的功效。

問:家中用油要選擇哪一種?
答:只要符合標準(CNS或GMP),能上架的包裝油都是好油,差別在於用途及用法的不同。以往消費者一桶油,煎、煮、炒、炸、涼拌用到底的觀念可能需修正了。依烹調方法的不同選擇適當的食用油,而且正確的使用才是保健的新觀念。
基本選擇:各式的植物油是家中最基本及第一個的選擇,例如大豆油、葵花油、玉米油及芥花子油等,大部分的植物油含有較高比例的不飽和脂肪酸。較多不飽和脂肪酸的油脂較有益於健康,尤其對心血管方面疾病的預防;但含不飽和脂肪酸愈多者,加熱後愈容易發生過氧化反應而產生自由基且帶來氧化傷害,所以此類的食用油,適合快炒、煎、煮等烹調方法,卻不適合用來高溫油炸。
油炸油的選擇:油炸油選擇最好使用飽和脂肪酸多的油脂,較不易發生油脂因為高溫而產生不好的物質。不過從預防心血管疾病的角度來看,不建議攝取過多飽和脂肪酸,因為飽和脂肪酸會升高血液中的膽固醇濃度。
涼拌的新選擇:一說到「涼拌」用油,大家第一個就會想到最近漸漸走紅的橄欖油。橄欖油因為爽口、味清淡及品質佳,且大部分的橄欖油採用「冷壓」法來萃取,即為一般所謂的「冷油」,故非常適合用來生食。目前橄欖油大都是進口的,價位高、等級也多,購買時一定要仔細看清楚,建議購買標示「Extra virgin olive oil」或「Virgin olive oil」者較為適合涼拌。此外,因其含有較高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所以不建議用來高溫「油炸」的烹調方法。另外,台灣土產的苦茶油因其特殊的味道,也是涼拌用油的另一種選擇。

多喝酒較易得癌症嗎?

問: 請問喝酒會造成胃癌嗎?
答:喝酒對食道與胃部都有不好的影響。食道與胃部之間有個叫做賁門的結構,當食物進入胃部後,賁門就會關起來,防止食物逆流到食道。不過喝酒後,人體所有的反應都會變慢,賁門也會鬆弛,結果胃酸就會逆流回食道,對黏膜造成傷害。此外,酒精也會影響胃酸分泌,胃部黏膜也可能受到傷害,導致胃炎發生,長期胃黏膜的損傷可能導致胃黏膜細胞的病變而癌化。酒精還會妨礙鈣質和維他命(如B12、B1等)的吸收。有喝酒習慣的人得口腔癌、食道癌,或者是胃癌的機率,是不喝酒的人的三倍左右。

問:喝酒不好,那葡萄酒呢? 是都完全不要喝嗎?
答:葡萄酒裡面有抗氧化物多酚可以防止動脈硬化及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及礦物質,對身體有益;還有報告說喝葡萄酒會增加好的膽固醇。但是這還是跟喝的量有關係,如果過量的話,當然壞處勝過好處。在了解酒精對人體的影響後,愛喝酒的人應更有所節制,真的想喝,淺嚐即止,如此才能喝得健康。

問: 喝酒是癌症因素之一,為何說少量喝酒對心血管疾病有益呢?
答:科學上已證實,適量的飲酒,尤其是紅酒,對心臟血管疾病,能有一些保護作用。這些作用的大部分和酒精本身有關,有一部份的保護作用則是因為紅酒中的抗氧化物質的關係。適量的飲酒的定義是每日不超過250cc。超過這個量時,對心臟血管的健康仍有效益,但罹患其他的疾病或發生意外的危險性會增加很多。因此每日飲酒超過250cc後,負面效益就超過了正面效益。


吃燒烤食物容易致癌嗎?

問:為什麼要避免經常吃燒烤食物?
答:因為碳烤的食物及焦黑的肉含有致癌相關物質,所以烤肉時最好包覆錫箔紙並避免肉烤焦,才能安全食用。除了燒烤的食物之外,醃製、煙燻的食物也要避免經常食用。

問:吐司烤焦的黃黃黑黑的部份會致癌嗎?
答:如果不小心讓食物烤焦,吃下腹中就會有致癌危險。烤焦的東西都對人有害,不只麵包,動物實驗的確證明烤焦的食物會導致動物得到癌症,研究顯示烤焦的肉類對於人體也有影響,,但只要多攝取維他命C,就可以抑制發癌物質,雖然如此,但是能避免最好儘量避免,尤其是老年人。其實燒烤最大的問題不在於食物,而是加在食物上的油汁,這些油滴落在炭火上,加熱後會產生致癌物質,附在烤物上吃入體內,長期食用下來,致癌機率會比較高一些。

問:聽說吃一斤的燒烤物等於吸600根的煙,是真的嗎?
答:這是國內醫師的研究,表示肉類經燒烤後會產生多環芳香碳氫化合物等致癌物質,可以跟菸類比毒,說吃一斤的燒烤物等於吸600根的煙是比較誇張的說法,因為香菸中所含的致癌物質有好幾十種,當然比燒烤物更容易致癌。烤肉時要在室外通風處,也要避免食物直接接觸火源,燒焦的地方去除不要吃,就可以減少致癌物質的傷害。

防治癌症要吃什麼健康食品?
問:可以服用市售酵素來幫助防治癌症嗎?
答:目前雖然有訴求自然療法學派興起「酵素療法」的論點,訴求以酵素進行疾病治療,但是在科學的研究中尚無法得到證實,因此我們對此也持保留態度,因此並不建議買酵素服用來幫助防治癌症,但目前較有可支持的是針對幫助消化的酵素,適度補充可減少消化器官的壓力。

問:最近新聞提到服用維生素會提高死亡率,是真的嗎?
答:這是國外所做的調查,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這篇研究的樣本中,研究對象超過2/3是心臟病或是癌症病人,其死亡率本來就較高,故其結果較不客觀。其實每天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就可以獲得每人每日所需的營養素,可以不用在額外補充維生素。

問: 市面上這麼多健康食品、保健食品,要怎麼樣食用來保健呢?
答:首先必須所謂的健康食品或保健食品是否是確實可靠,如果真的是健康食品必須經過衛生署查驗登記核可,是有部份特別保健功能,但也視個人所需決定是否需要,基本上如果能夠攝取到均衡飲食所建議的質與量,那所謂的保健食品原則上不一定需要,因為食物當中所含的營養素種類多、含量較安全。如仍欲食用健康食品、保健食品,因每個人的身體狀況及體質均不相同,所以在食用健康食品或所謂保健食品之前,最好先請教營養師或醫師,依照他們的專業建議食用,比較合適。

問:癌症病人除了吃生機飲食外,還需要補充什麼營養成分?
答:影響癌症發生的原因很多,飲食是其一,在罹患癌症後仍需持之以恆的均衡飲食獲取身體所需的營養素,並非完全改採生機飲食,可能反而使營養不均衡。
所謂均衡的健康飲食是指從各種不同的食物來源取得均衡的養份,對於癌症病人這樣子的飲食也是最好的。癌症病人在一般正常狀況下,在化學治療期間對蛋白質的需求比平常增加50%,熱量則增加20%左右。因此在治療期間您可以請營養師幫你做一個營養均衡的飲食計畫。

黃麴毒素在哪裡?怎樣避免?

問:飯隔夜吃或放太久變黃是黃麴毒素嗎?
答:米飯隔夜吃或放太久變黃是因為米飯中的澱粉老化所致,並不是因為黃麴毒素導致米粒變黃。

問:花生如果買帶殼的會不會比較容易受黃麴毒素污染?
答:花生有沒有殼跟有沒有遭受黃麴毒素污染沒有直接的關係,主要是因為儲存不當、潮溼悶熱的關係。花生與其他所有食材都一樣,盡量還是選用新鮮花生,如果買市場的煮花生或爆香花生,就不要太常吃,若是買花生醬要選購有信譽的商家(品牌)。

問: 除了花生還有哪些食物可能有黃麴毒素污染?
答:產生黃麴毒素的真菌不僅在花生中可找到,還可在玉米、小麥、燕麥、棉籽、樹豆等作物中發現。市售農產品由於受到自然環境、衛生條件及儲藏時間之影響,往往為黃麴菌寄生並導致黃麴毒素的產生。日常生活中要預防黃麴毒素的危害,建議在購買這一類的產品時,儘可能選購新鮮的、包裝完整的,並從外觀色澤觀察是否長黴;儲藏時要保持在乾燥陰涼通風處,一過保存期限就要丟棄。花生製品如花生醬、花生粉少吃。家禽類食入黃麴毒素的機會很高,所以應該少吃動物內臟(尤其是肝臟)。食物發霉應立即丟棄,不要食用,以避免遭受黃麴毒素的傷害。

問:發霉食物例如麵包,是否可將發霉部份去除後繼續食用?
答:雖然看到發霉食物時會覺得只看到其表面綠綠白白的霉斑,但其實看不見的菌絲部份已深入食物,即使將表面的霉斑去除,底層的菌絲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因此發霉的食物一定要丟棄。某些食物發霉後,易產生黃麴毒素,增加罹患肝癌的機率,尤其是玉米、花生、大豆,只要保存不當,極易產生黃麴毒素,是高度的致癌物。


怎樣注意飲食促進健康?

問:如何預防骨質疏鬆症?
答:不論什麼年紀都應該從日常生活飲食中多攝取鈣質,像是豆類(豆製品)、小魚乾或是乳製品,每天只要兩杯牛奶,就可以補充成人一天所需的鈣質。陽光會使體內維生素D活化,幫助鈣質的吸收,增加日曬機會可以幫助骨骼的健康。另外適當的運動可以強化骨質,運動應符合333原則,也就是每週至少運動3次,每次運動30分鐘,每次運動心跳達到每分鐘130下。

問:體脂肪高如何控制? 體脂肪和內臟脂肪有何不同?
答:體脂肪可分為皮下脂肪與內臟脂肪。過多之內臟脂肪囤積可能引發心血管疾病如動脈硬化,或代謝疾病如糖尿病等,對健康有不良的影響。若是體重過重者,減輕體重對體脂肪會有改善;而體重正常但體脂肪過高者,增加運動量可使體脂肪率下降。

問:腰圍如何測量?
答:
1.除去腰部覆蓋衣物,輕鬆站立,雙手自然下垂。
2.以皮尺繞過腰部,調整高度使能通過左右兩側腸骨上緣至肋骨下緣之中間點,同時注意皮尺與地面保持水平,並緊貼而不擠壓皮膚。
3.維持正常呼吸,於吐氣結束時,量取腰圍。
若腰圍男≧90公分、女≧80公分時,表示「腹部肥胖(Central obesity)」,宜注意飲食、運動、體重控制,必要時諮詢醫療健康照護人員。

問:太瘦應如何増胖?
答:健康的人應按照國人均衡飲食原則攝取六大類食物,若仍無法增加體重應向專業醫師、營養師諮詢,以確定真正原因。

問:電解水的宣稱效果可信嗎?
答:一般的電解水的製造原理在基礎的實驗中,都可以辦的到並不是一種高度困難的科技。由於人體有自動維持酸鹼平衡,並不會因食物或飲水而改變,加上目前無人體實驗證實,飲用電解水有助清除體內自由基,因此無須爲防治癌症而飲用。其實喝水只要注意清潔衛生,也可透過合格濾水器除去雜質與細菌後煮沸飲用即可,到不必相信誇大的廣告,而白白花費金錢。

問:中藥材如何選購真品?
答:在台灣的中藥市場,有不少魚目混珠的假中藥,混雜其中。但是這些真假的中藥,外型非常相似,民眾幾乎很難辨別,可怕的是,這些幾可亂真的假藥,藥效和真正的中藥,剛好相反,長久吃下來,不僅傷肝也傷腎,嚴重的話,還會導致腎衰竭。民眾不要輕易相信來路不明的中藥材,若有生病,應找合格中醫師診斷,絕對不要買來路不明,或路邊販賣的藥材,以確保用藥安全。